最新动态

鸿猷文化:透过孩子的偏差行为看其背后的目的

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爱发脾气、乱摔东西、偏激、顶撞、欺骗、欺凌弱小、虐待小动物、伤害他人、偷窃等等。这些行为让做家长的伤透了脑筋,对孩子的种种偏差行为怎么办?我们的回答是:明确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,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
引起注意大多数的偏差行为都是为了要引起注意,在孩子幼儿时期,其行为发展刚刚开始,通常会采用各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。如果一些好的行为父母会认为理所当然而忽略,那么他就会去寻求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来满足他的需求,潜意识中孩子告诉自己:“既然乖巧的行为无效,何不来个破坏性的行为试试看?”一旦成功的达到目的了,孩子就会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吸引父母的注意。

家长错误做法是关注孩子偏差行为,特别强调需要改正,不改正的后果如何如何可。家长的正确做法是:忽略偏差行为,同时注意好行为,并给予表扬与赞赏。

还有一种,孩子利用偏差行为争取自己的权力(独立自主)。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,这时候故意跟父母对着干,或者大哭大闹、脾气、乱摔东西。通常孩子内心的想法是“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任何事”而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会很生气,从而以更强的气势去压制孩子的逆反,加强管制,以此强权使孩子服软。在这件事情上,即使我们成功的压制了他们,但是却赔上了亲子关系。家长需要做的是:适当退出斗争,告诉孩子可能发生的结果,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

当孩子察觉自己无法击败父母的权威时,就有了沮丧和气馁的情绪。他会逐渐感到被排斥、被拒绝,并相信自己是不可爱的、是受害者。这时孩子会想“你伤害我,你不爱我,那么我也伤害你” 于是他转而以报复的方法,借着伤害别人,来突显自己的重要性。这时孩子的偏差行为就上升到了报复行为,这时家长最忌讳的是与孩子互相报复。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,只能重新建立信任关系,必要时请家庭教育专家介入,给孩子良好的心理营养,陪伴孩子一起成长。

自暴自弃—当孩子感觉:我没有希望了…….同时家长也有了:完了,我的孩子没有救了……。这个时候,孩子就会出现自暴自弃。家长在孩子刚刚出生时,只期望他健康,当孩子渐渐长大时,家长期望他优秀,当他很优秀时,家长期望他更优秀。  总之孩子既然可以这么好,就可以更好的。孩子的脚步永远也赶不上家长的期待, 终于压垮这个孩子时,他终于放弃了自己。并且以执着的严重的偏差行为要父母绝望,从而放弃对他的期望。

小编寄语:家长的正确做法是放下期待,找到孩子的特质,给他有机会获得成就,让他重新建立自信。

关于我们
鸿猷文化家庭教育研究院大事记
关于我们
最新动态
家庭教育专题培训课程报名表
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报名申请表

我们以弘扬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己任,倡导家庭教育重在和谐家庭的教育理念。

携手鸿猷文 化,关注家庭教育,伴随孩子追梦的脚步将轻盈而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