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猷文化:4个小改变 解决孩子不大不小的坏习惯
你的孩子是否总会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坏习惯,让你很头疼呢?
其实,想要解决这些,也是很简单的!
在家庭教育中,事无巨细,大到吃住玩的安全,性格培养等多个方面,小到晚上刷牙,挑食,喝完水不放好杯子,千奇百怪的都有。每一个行为都是不容忽视的,因为一旦不注意,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“坏习惯”,甚至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。纠正这些习惯,对孩子来说或许不算什么,但是对父母来说却是欢天喜地的事情。
如果你也正为孩子的一些小习惯而烦恼,希望以下这六点能够帮助你:
和孩子做朋友
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。朋友之间交流较多,很多时候朋友给予的意见我们都会采纳运用。所以,首先和孩子做朋友,打好感情基础,多进行交流。这样,你提出来的问题,孩子会和你一起思考,否则一味的强制要求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比如:宝宝与小朋友闹了矛盾,要像朋友一样鼓励他去说服对方,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语言,而不是对小朋友大喊大叫。相信在做事情的过程中,宝宝会得到锻炼,而妈妈也会得到难得的片刻休息。
让孩子养成独立意识
日常生活中,我们会为孩子准备好他生活的许多物品。例如吃饭,我们会摆好碗筷。衣服我们会整齐收纳等等。其实,我们需要有意识的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他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所有事情,让他能够自己好好处理生活琐事,学会自理。尤其是他与其他孩子闹矛盾的时候,需要合理引导他正确处理,让他更具独立能力。
适当放松 合理同情
很多时候,我们给孩子立了许多小法则,让孩子乖乖的准守。例如:晚上十点必须睡觉,玩游戏不能超过一个小时。有时候,妈妈应该学会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,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很失礼。比如,孩子说不想睡觉,这可能是他吸引家长注意力的一种方式,只要哄着玩一会儿可能就顺利睡觉了。但是如果家长坚决地拒绝孩子的要求,可能又会开始新的一轮战争,最后结果一样,孩子还是没有按时睡觉。所以,有时候有一点小同情心,可能能够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。
建立因果联系
有的家长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,使孩子始终处在紧张中;而且对于有些严厉的家长,可能孩子得到的总是“不”或唠叨。告诉那些刚会走的孩子别到处乱扔玩具,可以告诉他“当我看到屋里让你弄的一团糟,每当我整理清扫的时候我就会头痛”,接着要给孩子一个警告,并强调你将要做的事情,“如果你再乱扔玩具,我就把你的玩具给隔壁的宝宝”,这可能对孩子懒惰产生一种威胁。
小编寄语: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无论是小习惯还是长期的习惯,据科学数据显示,只要坚持27天,所有习惯都将会有一定改善。